全运观察:打游戏的“冠军”们

新华社西安9月18日电(记者树文 谭畅 王君宝)不管承认与否,不管爱恨与否,电子游戏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浸入青年人的生活。哪怕,他们是精英运动员,是冠军。

在全运会某赛场的运动员看台上,有人忙着布置助威横幅,有人通过翻译软件向外教介绍赛程,还有人选择手机游戏“开黑”。比赛开始后,横幅周边呐喊助威声不断,外教身边的小队员紧盯赛场,唯有“开黑”的年轻运动员保持手机横屏,运指如飞。

9月18日,全运会足球项目男子U20组铜牌赛中,四川队以2比1战胜湖北队获得铜牌。图为四川队球员孟俊杰庆祝进球。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

记者在现场看到,比赛期间,运动员看台多人沉醉于棋牌、休闲、对战类手游,只有队友登场时,他们才会放下手机,呐喊助威。

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家队教练对此十分遗憾:“全运会这么好的学习机会,在看台上打游戏,肯定说不过去。”

并非所有的选手都在打游戏,一名刚刚参加完东京奥运会的国家队运动员来到看台后,认真观看比赛,还不时与身旁其他省同行比划,交流技战术。

记者与这名运动员的教练谈及此事,他直言:“她这个年龄段自觉性高了,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。但当前有少数年轻运动员沉迷于网络游戏,确实是问题。”

对于电子游戏的讨论,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一个普遍的共识是,不能让未成年人沉溺于电子游戏。

正如同家长们的忧心忡忡一样,对于这一点,“吃青春饭”的体育行业里,教练员们对此感受特别深,头疼、拦不住等词语在采访中多次出现。

一位来自东北的基层教练员直言不讳地说:“据我了解,现在但凡是运动队,不管这个孩子多大,他们都在拿手机,都在玩儿。”

《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,有62.5%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,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.4%。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,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.2%,高于2019年的12.5%。

教练员们普遍认为,运动员沉迷电游的危害是很明显的,最主要的就是影响休息,相应地就会影响后续训练,形成恶性循环,最终影响竞技状态。有些对视力要求高的项目,甚至直接影响竞技状态。

“作为运动员,如果想取得好成绩,就必须要付出一些东西,比如玩游戏的时间就肯定要相对少一些。”此前那位国家队教练说。

9月18日,全运会三人篮球项目男子19岁以下组小组循环赛中,辽宁队以22比14战胜陕西队。图为辽宁队球员刘颜诚(左)与陕西队球员鲍彦扬在比赛中拼抢篮板球。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

很显然,年轻人对此并不像家长教练们那样如临大敌,对于生活方式,他们有着和老一辈不一样的看法。毕竟,老一辈当年也没有手机,电子游戏对于那一辈人来说还是奢侈品。

一位退役不久的选手透露,当运动员时每周游戏时长在10小时左右,队中大多数人都会打游戏,打游戏比较缓解训练的压力,一般大赛之前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,所以也不会影响训练。

中国的教练员大多也是从运动员出身。追忆当年,在回忆滤镜的美化下,在年岁增长之后,他们想起的更多是美好。

“像唱唱歌、听听歌、看看书,这他(教练)都不管,他也喜欢我们这么去做。我们小的时候更多的是到外面去玩,到大自然中去玩。”

面对如今这种情况,大多数运动队教练们只能采取严厉的管理方式:每天晚上都有教练值班,看看队员有没有在房间,再一个监督他们按时作息,有时还会收缴手机。

9月18日,全运会沙滩排球项目男子成年组小组赛D组比赛中,上海二队组合洪佳骏/李杰以2比0战胜江苏三队组合袁旭/成宇航。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

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总教练周均甫介绍,队里到了晚上9、10点,电脑和手机都是要没收的。“这个是一视同仁的,无论是不是有成绩、是不是优秀运动员,都要没收手机。”哪怕东京奥运会、陕西全运会冠军侯志慧也不例外。

教练们承认,采取这种措施也是没办法。要从根上去解决,需要社会、教练、家长、运动员等诸多方面共同努力,不是一个简单的没收手机就可以解决的。

17岁的小王(匿名)是一名专业运动员,这次他并没有出现在全运会赛场上,而是作为志愿者为全运会服务。谈起电子游戏这个话题,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还得凭自觉。”

“不过,如果我有两个手机,(遇到查收手机时)就可以藏起来一个。”

(新华体育)

综合全运会中国队
  • 推荐
  • 头条